呈是啥意思 呈指什么意思? 呈表示什么意思
“呈”一个含义丰富且历史悠久的汉字,其核心意义与“显现”“敬献”“公文”相关,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字义
-
动词:显现、显露
- 本义:指事物天然显露或主动展示,如“呈现祥瑞”“呈露本色”。
- 例证:
- 曹植《洛神赋’里面“皓质呈露”,以“呈”描绘肌肤的天然显露。
- 李渔《闲情偶寄》描述“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形容植物姿态的静态审美。
-
动词:恭敬地送交
- 敬辞用法:表示谦卑地递交物品或报告,如“呈上奏章”“呈递文件”。
- 历史背景:古代下级对上级的文书常称“呈”,如《儒林外史’里面“写呈去首”即指撰写诉状。
-
名词:公文形式
- 文书类型:特指下级向上级提交的正式文件,如“呈文”“呈子”。
- 现代延伸:现代汉语中仍有“辞呈”“签呈”等词,保留了公文属性。
二、延伸含义与独特用法
-
通假字“程”
- 度量标准:在古籍中,“呈”与“程”相通,表示法式、标准或限额。例如《史记》记载秦始皇批阅文书“日夜有呈”,即规定每日处理公文的量化标准。
- 哲学内涵:《说文解字》释为“平也”,暗含“衡量事物基准”的抽象意义。
-
控告与自荐
- 法律语境:明清小说中“呈”可指诉讼,如《醒世姻缘传’里面“往府里呈他”即控告他人。
- 自我展示:唐代韦澳批评“呈身御史”,讽刺主动巴结权贵的行为,此义现较少用。
三、字形与字源解析
-
构字争议
- 传统解释:《说文解字》认为“呈”为形声字,从“口”表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