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斯世界纪录来源 吉尼斯世界纪录是怎么来的 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高的人
吉尼斯全球纪录是怎么来的
吉尼斯全球纪录
《吉尼斯全球纪录大全》(又称金氏全球纪录)首次于1954年出版,老板是著名的吉尼斯酿酒厂执行厂长休·比弗爵士(Sir Hugh Beaver)。孪生兄弟(twin brothers)诺里斯·麦克沃特(Norris McWhirter)和罗斯·麦克沃特(Ross McWhirter)承担编辑职业。
《吉尼斯全球纪录大全》的产生与啤酒有关。1759年,一位叫吉尼斯的爱尔兰人在都柏林开办了一家啤酒作坊,生产的啤酒名为吉尼斯啤酒。经过200多年的努力,吉尼斯啤酒行销全球100多民族和地区,吉尼斯由此出名。据说,当时大众在吉尼斯公司饮酒时,常常一边喝酒,一边争论全球上什么最大、最小、最重、最轻等难题。公司老板为了招来顾客,印了一些小册子来回答这些难题。日积月累就成了《吉尼斯全球纪录大全》的雏形。1954年在英国伦敦设立公司,1955年8月7日出版了《吉尼斯全球纪录大全》。该书收录了198条全球之最。它一问世,便引起读者兴趣,成为畅销书。以后每年修订充实1/5的内容,出一个新版本。现在它被译成几十种文字,总印数达6000万册。
《吉尼斯全球纪录大全》(2000年版)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和吉尼斯全球纪录有限公司合作正式出版。在中国全球纪录协会的记载中,这是《吉尼斯全球纪录大全》首次以中文形式出版。
麦克沃特孪生兄弟两人可以说也创新了吉尼斯全球纪录。他俩出生于1925年。他俩都在牛津大学的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进修,获经济法硕士学位。他俩也都是牛津大学田径队队员。他俩也都在皇家海军服役。他俩还都当过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和电台评论员。诺里斯游历了数十个民族,见过数以百计的全球纪录创新者。他有50位编辑人员,每天要处理4000多封来信,从中筛选有价格的全球纪录,并证明属实后,才能列入《吉尼斯全球纪录大全》。
《吉尼斯全球纪录大全》分为12个部分:1)人类(THE HUMAN BEING);2)动植物王国(THE ANIMAL AND PLANT KINGDOMS);3)天然界(THE NATURAL WORLD);4)宇宙与空间(THE UNIVERSE AND SPACE);5)科学全球(THE SCIENTIFIC WORLD);6)艺术与娱乐(THE ARTS AND ENTERTAINMENT);7)全球建筑(THE WORLD’S STRUCTURES);8)机械全球(THE MECHANICAL WORLD);9)商业全球(THE BUSINESS WORLD); 10)人类全球(THE HUMAN WORLD);11)人类成就(HUMAN ACHIEVEMENTS);12)体育、游戏与游艺(SPORTS,GAMES& PASTIMES)。另有附录等。
在该书的封底有一段文字,对该书的内容做了最好的概括:
THE LARGEST DIAMOND(最大的钻石)。 THE FARTHEST STAR(最远的恒星)。THE DEEPEST MAN -MADE HOLE(最深的人工挖的洞)。THE HIGHEST IQ(最高的智商)。 THE LONGEST WAR(最长的战争)。THE FASTEST RUNNER(最快的跑步者)。 THE FATTEST WOMAN(最胖的女人)。PLUS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MORE(还有成千上万的其他全球之最)。FIND THEM ALL IN THIS GIANT NEW EDITION OF THE 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所有这些都可以在这本最新的巨著《吉尼斯全球纪录大全》里找到答案。)
全球上最长竖条幅中国画长卷:《渔家乐》条幅长卷由我国著名画家王成喜正式载入全球吉尼斯记录
以朱耷为例,简评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审美特点,300字以上
中国古代绘画,按传统的分法,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天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天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天然观与社会审美觉悟,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国山水画小编认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隋唐时期才进入成熟阶段,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进步,在元代至明、清两代,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在长期的进步中,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或称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或称墨笔山水、浅绛山水或称淡着色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如同中国古代人物画一样,中国古代山水画也有它自己的艺术传统。这开头来说表现在:要求创新情景交融的意境。为此,要求山水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满足于对天然景物的客观描绘,要求画家把对天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这种融合中,表现出一种特别鲜明的、可给人以启示和想象的天然景象,同时又包含着耐人寻味的意蕴。当然,延续了近千年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在意境的创新上有一个演变的经过。在唐代有王维、李思训等山水画家,后世称为“南北宗”;再以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宋、元的山水画来说,大体经历了北宋、南宋和元代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山水画呈现出彼此不同的面貌和意境。
北宋特别是前期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天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天然物为主,如北宋最著名的山水画家范宽、郭熙和王希孟的作品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现存的范宽最重要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描写北方伟大的高山峻岭,一座巍峨的山峰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画面,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整个画面笔墨浓重粗壮,通幅无一败笔,于沉雄之中见精微。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描写北方早春时节清晨的景色,着重表现天然界不同季节的不同特征。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长卷,成功地运用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表现手法,以浓重的色彩,宏大的气势,描绘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和壮美,抒发了画家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显著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迫求诗的意境。现存的许多南宋山水画作品的深入了解就很富有诗意,如深堂琴趣、风雨归舟、秋山远眺、秋江暝泊、寒江独钓、长桥卧波、烟江欲雨等等。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就很有代表性。画家以大胆的艺术概括,把与作品所要创新的意境无关的可有可无的景物一律删除,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上,一个渔翁独自在船上垂钓,除寥寥几笔画出几道水波外,画面上出现大片的空白。表面看这些空白都是虚的,而实际上并非空白,而是虚中有实,这“实”既代表水——一片汪泽,也代表天。正是这种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空旷渺漠的境界,更突出了江面的辽阔和寒意萧索的气氛和渔翁寒江独钓的情景。这种根据创新意境的需要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的艺术手法,正是中国画在构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也是画面形象的组成部分,由于既是创新意境的需要,又是增强画面形式美的一种手段。因此,中国古代画家把这种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计白当黑”。以马远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虽然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
到了元代,山水画在意境的创新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新。正如元代著名画家倪瓒所说的:“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他的《六君子图》便是如此。画家描写江南秋天景色,但重点是画松、柏、樟、楠、槐、榆六棵树,并称它们为“六君子”。正如元代另一著名画家黄公望在此画的题诗中点明的“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显然是借景抒情。同时,全画气象萧疏,近乎荒凉,用笔简洁疏放,突出地表现了倪瓒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山水画则又是另一种风格。如《青卞隐居图》描写浙江吴兴县北卞山的天然景色,整个画面茂密苍郁,气势伟大,与倪瓒的山水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元代山水画在努力创新情景交融的意境的同时,更强调艺术特点的反映。
接下来要讲,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与人物画一样,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西方传统的风景画是以透视学的原理去处理天然景物的空间关系,而中国的山水画则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即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一个巨人,面对天然,如作盆景观。这样,千里江山也可以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加以表现,如前面谈到的北宋画家王希孟的长达11米多的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技巧,画繁复的崇山峻岭,如前面谈到的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以及元代画家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技巧。中国古代山水画创新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天然的技巧,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天然观。
顺带提一嘴,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进步中,为了更好地表现各种树石的特点,根据各种山石不同的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情形,加以概括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如表现山石的皴法就有披麻皴、折带皴、斧劈皴、雨点皴、卷云皴、荷叶皴等十多种。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反对照搬,主张灵活运用,因此不断有所进步。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较人物画、花鸟画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括上述的山石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有“擦”,趁湿相化为“破墨”,以干累积为“积墨”等等,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