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得数叫什么? 除法的得叫什么? 除法各数的含义
除法的结局称为商。在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定义如下:
核心概念解析
-
商(Quotient)
- 表示被除数被均分后的每份数量,是除法运算的直接结局。例如:在算式 $12 \div 3 = 4$ 中,4 是商。
-
其他组成部分
- 被除数(Dividend):被分割的总数量(如 12)。
- 除数(Divisor):用来分割的份数(如 3)。
- 余数(Remainder):当无法整除时剩余的部分(如 $13 \div 4 = 3 \text余}1$ 中的 1)。
运算制度与关系
-
基本公式:被除数 ÷ 除数 = 商
扩展公式:- 被除数 = 商 × 除数 + 余数
- 商 = 被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 除数的倒数(分数形式)
-
商不变性质:若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商不变。
例如:$24 \div 6 = 4$,若同时除以 2,则 $12 \div 3 = 4$,商仍为 4。
实际应用场景
-
平均分配
- 如将 15 块糖分给 5 人,每人得 $15 \div 5 = 3$ 块。
-
单位计算
- 若 30 元买 6 支笔,每支单价为 $30 \div 6 = 5$ 元。
-
余数处理
- 如 17 人乘船,每船限载 5 人,需 $17 \div 5 = 3$ 条船,余数 2 人需再加 1 条船。
注意事项
- 除数不能为 0:任何数除以 0 均无意义。
- 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例如 $10 \div 3 = 3 \text余}1$,余数 1 必须小于除数 3。
除法的核心结局称为商,其计算需结合被除数、除数的关系,并可通过分数、小数或带余数的形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