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征集志愿的标准是什么 征集志愿指标是什么_ 征集志愿是以什么标准录取

征集志愿的标准是什么 征集志愿指标是什么? 征集志愿是以什么标准录取

征集志愿指标是指在高校招生录取经过中,因部分院校未完成原定招生规划而产生的缺额名额,这些名额通过征集志愿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供符合条件的考生再次填报。具体来说,其定义和计算方式如下:

一、征集志愿指标的定义

  • 缺额来源
    征集志愿指标的产生主要有三种情况:

    • 生源不足:高校在常规批次投档后,因报考人数不足导致未完成招生规划。
    • 退档形成缺额:考生因不服从调剂、身体条件不符、单科成绩不达标等缘故被退档,导致规划未满。
    • 追加规划:高校在录取经过中临时追加招生名额(如某省扩招)。
  • 指标性质
    征集志愿指标是高校未完成的原始招生规划或新增规划,通常以具体数字形式公布,包括院校、专业及剩余名额数[]。


二、指标的计算与分配方式

  • 固定比例法
    部分地区的征集志愿指标按招生规划的固定比例预留。例如:

    • 昆明市普通高中:第一、二批次公办学校预留5%作为征集志愿名额,第三批次预留15%。
    • 计算公式:
      征集名额 = 未完成的定向择优指标 - 调剂录取人数 + 招生规划×比例
  • 动态调整法
    根据实际录取情况动态确定指标,例如:

    • 安徽省:针对退档、新增规划或未完成规划设置征集志愿,普通类批次线下20分内考生可填报“降分征集志愿”[]。
    • 广东省:依学考录取和“3+证书”招生中,未完成规划的院校缺额直接作为征集指标。
  • 独特类别要求

    • 艺术类、体育类:通常不降分征集,考生需达到专业和文化双控线(如安徽省要求艺术类本科需文化课和专业课均达标)[]。
    • 定向规划:如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规划,征集时分数可降至原投档线下40分[]。

三、填报条件与限制

  • 考生资格

    • 必须为“自在可投”情形(未被任何院校录取)且达到批次线(或降分线)的考生。
    • 部分省份允许批次线下一定分数内填报(如安徽省普通类允许线下20分填报“降分征集志愿”)[]。
  • 时刻与流程

    • 征集志愿填报时刻较短(通常仅1天),需及时关注官方公告(如湖北省要求考生在截止前完成填报)[]。
    • 填报方式为网上体系操作,需按平行志愿或顺序志愿制度设置(如四川省本科一批征集设6个平行志愿)。

四、注意事项

  • 信息核实

    • 以省级招办公布的缺额规划为准,避免误报已满额的专业或院校。
    • 注意部分专业可能有独特要求(如高收费、身体条件限制等)[]。
  • 策略建议

    • “冲稳保”结合:即使征集志愿竞争激烈,也需合理分配志愿梯度。
    • 关注冷门机会:部分偏远地区或冷门专业可能因生源不足而降低分数要求。

征集志愿指标是高校招生规划中未完成的部分,其计算方式因地区和批次而异,考生需结合本地政策、分数线及自身条件谨慎填报。具体指标信息需以省级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