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唐太宗简介资料200字 唐太宗简介资料50字 唐太宗的历史资料武则天的故事50字1、武则天的故事:武则天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2、有关武则天的历史小故事 赤心石 武则天喜欢祥瑞,百姓为求恩赏常投其所好。 一百姓发现一块红心石头,献给武则天并称其有忠于皇上的红心。 大臣李昭德讽刺说难道其他石头都要造反吗?武则天虽有所觉悟,但不怪罪献石者。 智短汉 武则天下令禁止屠杀动物。3、有一次,襄州人胡延庆用朱砂调漆,在一只大乌龟的.腹部写着天子万万年,以此冒充天生神物进呈朝廷。一个叫李昭德的大臣指斥其伪,用刀将那多少字一刮而尽,并要求将骗子胡延庆交付司法机关治罪。武则天听了汇报后说:天子万万年也不是什么坏心眼呀!传令不予追究。唐太宗的小故事50字1、贞观元年,魏征被提升为尚书左丞。此时,有人举报他私自提拔了亲戚任职,唐太宗随即派遣御史大夫温彦博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并无证据支持举报内容,最终认定为诬告。唐太宗虽未追究,但仍派人告知魏征,今后应尽量避开嫌疑,避免此类事件再发。2、唐太宗很怕魏征,有一次,他捉了只小鸟玩,突然魏征来了,唐太宗怕魏征说他不务正业,马上把小鸟藏在袖子里,接着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其实魏征早就看见那小鸟了,便故意罗里啰嗦地漫天漫地说了好长时刻,接着才告别而去,等唐太宗把小鸟从袖子里拿出来时,小鸟早就窒息死了。3、唐太宗有一次在后花园赏玩一只鹞鹰,结局魏征到了,他特别害怕就把鹞鹰藏到怀里。魏征其实早已看到,但故意说了很长时刻的难题,结局鹞鹰竟然憋死了。李世民很伤心,但他却嘉奖了魏征,由于魏征是为了他和他的王朝所着想。4、唐太宗——箭术无双 史书记载,李世民年轻时力大无比,随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张两米长的巨阙天弓。李世民有次与敌对战前,仅率领一名骑兵一起充当侦查职业。途经一处草原高地,由于太累与士兵一起睡着,被敌人发现,本来意欲围杀李世民。一些风流人物当代风流人物有很多,下面内容是一些例子:科学家和科研职业者 科学家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顺带提一嘴,还有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研职业者们,他们凭借专业的聪明和不懈的努力,推动科技进步,成为当代风流人物。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公元前259—221)姓嬴,名政,为秦庄襄王之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吒风云、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被拥立为秦王。八年后(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蕲年宫举行加冕礼,亲理国政。全怪一部胡言乱语的电影,把兰陵王搞成了云南的野人。真正的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瓘,是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乳的儿子,老四就是成为千古传说的兰陵王。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他堪称中国的凯撒、亚历山大或屋大维。周瑜 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为他所作。其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是将他的“风流人物”的形象推到了最高境界。集求800字李世民简介!李世民以探视为名,与他在狱中拟定了召募兵士、西入关中、创立帝业的起兵规划,并通过隋晋阳宫副监裴寂将这个规划转告给了李渊。李渊在晋阳起兵以后,李世民与其兄李建成分统左、右两军,并肩作战,于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攻克长安。唐朝建立后,李世民以功被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刚刚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骑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慕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进修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其中一个。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经过中立下赫赫战功发挥了决定性影响,爱慕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及历史评价 简介:基本信息: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和诗人。早年经历:少年时期从军,曾前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为唐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经过中立下赫赫战功发挥了决定性影响,爱慕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唐太宗李世民生平简介如下:身份背景: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战功赫赫: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经过中,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战功。唐太宗李世民(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下面内容是其简介:基本信息:生于武功之别馆,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军事成就: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太宗的故事50字?1、唐太宗询问良臣与忠臣的区别,魏征解释说,良臣能使自己获得美名,使君主成为贤明之君,子孙相继,享受无尽的福禄;而忠臣则可能因自己的牺牲导致君主成为暴君,甚至家国俱亡,名存实亡。两者之间,差距甚大。唐太宗听后,深以为然,对魏征的谏言表示赞同,认为君臣应互信互助,共同维护民族的繁荣昌盛。2、改名世民:据两唐书的太宗本纪,李世民曾经于四岁时与父亲李渊郊游时,见一识相术之士,其相士先赞李渊为贵人,又赞世民,说其“凡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后遍寻相士不获,并将其改名为李世民(亦即李世民本名可能并非李世民)。3、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备受赞誉的贤明君主,他广纳谏言,虚心接受臣子的建议。有一次,宰相房玄龄在路途中偶遇掌管内廷建筑的窦德素,便好奇地询问最近宫中有哪些工程正在进行。窦德素便将此事如实禀报给太宗,然而太宗却因此责备了房玄龄。这时,谏臣魏征站出来为房玄龄辩护。4、唐贞观十七年,魏征这位直言敢谏的忠臣病逝了。唐太宗听闻此消息,内心充满了哀伤,他悲痛地表示:“失去魏征,就如同失去了一面明镜。”唐太宗用“铜镜”、“历史”和“人”作比喻,阐述了不同镜子对于个人与民族的重要性。他以铜为镜,意在提醒大众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形象,保持端庄的仪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