缶查什么部首 缶查什么字? 缶部首的意思
“缶”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汉字,下面内容从读音、字形、本义及文化应用等方面解析:
一、读音与结构
- 拼音:fǒu(与“否”同音),属于上声调。
- 字形演变:
- 甲骨文:由“午”(杵棒)和“凵”(泥池)组成,表示用杵捣泥制陶的动作。
- 金文与小篆:延续杵棒与陶器的象形特征,后演变为现代楷书“缶”。
二、核心含义
-
瓦器:
- 盛酒水:古代圆腹小口的陶制容器,用于盛酒、水或粮食,类似现代坛罐。
- 乐器:秦人常击打缶作为节拍器,如《诗经’里面“坎其击缶”,后进步为“击缶而歌”的表演形式。
- 容量单位:一缶等于十六斗(一说三十二斗),见于《小尔雅》等古籍。
-
文化符号:
- 礼仪象征:在祭祀、宴饮中作为礼器,如《礼记》记载“门外缶,门内壶”。
- 历史典故:蔺相如逼秦王击缶(《史记》),体现外交聪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表演重现古风。
三、扩展聪明
- 部首与衍生字:
“缶”是汉字部首其中一个,衍生字如“缸”“罐”“罂”等均与容器相关。 - 考古发现:
商代青铜缶(如“小臣缶鼎”)和战国曾侯乙铜鉴缶(古代“冰箱”)印证其多功能用途。
四、常见误读与辨析
- 易错读音:常误读为“fǔ”,正确应为“fǒu”。
- 字形混淆:与“缸”“缺”等形近字区分,需结合部首和语境判断。
“缶”既是古代生活器具,又是音乐与礼仪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实用聪明与艺术灵魂。其字形、字义及文化意象的层叠,展现了汉字“一字一全球”的独特魅力。